健康議題 人際互動我還在念書的時候就聽說,面試人員通常只會花非常少的時間看履歷,有時甚至連 10 秒都不到。今日,我發現這個說法非常符合現實,因為即使自己有心,在一份履歷上通常也很難花超過 1 分鐘。

當我從應徵者變成面試官── 給台灣年輕求職者的誠心建議

圖片來源:博雅青年講堂 樂威壯


我還在美國念書的時候,參加了無數協助學生準備求職的論壇,主題包括如何撰寫簡潔的履歷、如何在面試人員面前呈現自己(電梯談天、面試破冰等)等。

搬回台灣之後,我從受試者轉變為面試官:我常得為公司面試應徵者,也會以校友身分,為母校哥倫比亞大學面試申請者。

求職季即將到來,我想利用這個機會,說說幾年下來的感受:我無意討好或說教,但還是得列出我的觀察,好展開有建設性的對話:

從受試者變成面試官的角色轉換──實用的應徵技巧,並非全是惺惺作態

我還在念書的時候就聽說,面試人員通常只會花非常少的時間看履歷,有時甚至連 10 秒都不到。今日,我發現這個說法非常符合現實,因為即使自己有心,在一份履歷上通常也很難花超過 1 分鐘。

因此,常有人說最棒的履歷應該只有 1 頁,這話有其道理:各項經歷和表現的說明應該用一句話就搞定,讓面試人員在瀏覽之時,可以一眼就看出最優秀的特質。

我在剛開始撰寫履歷時發現,遵循前述建議並不容易,因為我在把自身特質化為文字之時,常會太過囉嗦或太過謙虛──這個能力需要不斷練習才能精進,我們也會練習「電梯提案」,在有限時間(從 10 秒到 1 分鐘都有可能)內介紹、推銷自己。

這些練習的目的,在於學習如何使用效率、效果和說服力兼備的方式來推銷自己。這些能力除了會在應徵時增加機會外,其實到了職場,同樣極為重要:

以「電梯提案」為例,最近突然在我的工作中派上了用場:我和一間大型科技企業的執行長搭上了同一部電梯,也利用那段她沒辦法無視我的短暫時刻,介紹了我自己和我們的產品。還在念書的時候,幾乎所有人都是朋友或朋友的朋友,可能會覺得這種練習沒有必要又惺惺作態。但在職場上,一旦機會到來,無論再怎麼短暫,我們都該想辦法抓住它。

面試像配對──相互尊重做好準備,充分溝通理解對方

簡單來說,面試就像是配對。作為面試官代表公司選才,我在尋找相信自己適合這個職缺,值得公司投資時間和心力的人選──透過訓練和引導,讓他們在組織之中成為主動又積極的貢獻者。

同樣地,受試者希望能加入一間值得投入寶貴時間和心力的公司,提供服務並獲取合理的報酬。面試時,雙方得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對方,也讓溝通成為面試的關鍵之一。

我想從應徵者那裡聽到幾件事。例如:他們是什麼樣的人?為何想加入我的公司?以第一個問題而言,面試者自然會請受試者簡介自己的背景,不過,我還想從中觀察受試者如何描述自己的人生,觀察受試者如何建構、分類和組織他想傳達的訊息。

簡言之,連自我介紹都做不好的人,真能有效地溝通嗎?

應徵者應該點出自身的強項、個人特質,以及可以突顯前述正面特點的過往成就。我也會問應徵者,是否有針對我的公司(或學校)進行任何研究,藉此觀察應徵者是亂槍打鳥,還是預先做足準備才選擇了我代表的組織。

正如我先前所言,面試就像是配對,因此,我想在面試之初評估應徵者是否重視這場面試、是否擁有這份工作所需的敏銳和特質。

此外,我一向會請應徵者提問、看看他們是否還有什麼想詢問的事:在我心目中,這個面試末尾的提問,不但可以處理受試者的疑問,也是個受試者的機會。

當然,受試者可以將全部時間,用來提出與薪資或工時有關的問題,但如果受試者提出的問題能夠引導對話、總結自身的特質,我就會知道:這個人真的是有備而來。

誠懇、扼要為上策──「美式」面試未必適合你

回想起我在美國的學校接受過的求職訓練,我發現在台灣,我面試過的應徵者相對來說常會太過謙虛,或是不太知道如何包裝自己,但這並不代表我學過的方式比較好──我同意,履歷應該簡潔易讀,而且要突顯個人長處;但以呈現自我而言,我覺得「美式」面試過度重視包裝、排演和教練,甚至到了有些自吹自擂的地步。

身為面試官,我知道大學畢業生可能沒法列出太多成就,此時,如果有份履歷寫滿了難以置信的傲人成績,難道不會有點過度脫離現實之感嗎?

不過,如同前述的例子,「電梯提案」倒是個相當有趣、值得台灣面試者進行的練習:受試者可以多練習在 1 分鐘、30 秒甚至是 10 秒內介紹自己。

說到這裡,我從受試者轉換為面試者已有 10 年的時間。我聽過,前者認為後者有如殘酷無情的強盜資本家,不合理地獲取了應當公平分配的利益;另一方面,我也聽過後者認為前者牢騷滿腹、只在乎自己,以及最重要的,找不到合適的年輕人。

正如備受敬重的企業領導者徐重仁(於「失言風波」後的道歉中)所言,這些老一輩確實對年輕世代懷有許多誤解和憂慮。然而,(勞資雙方)縱有諸多裂痕、縱使雙方再怎麼看不對眼,面試仍舊得儘可能地保持專業,生意也還是得做。

面試不是認同之爭──盡量不帶偏見,尋找適合自己的企業(與員工)

我想,勞資雙方當然都有權抱有自身觀點。如今身為所謂的資方,我也想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印象:現今的應徵者傾向於避開(傳產)現場、生產線上的職位,偏好與製造產品本身沒有直接關聯的工作,例如行銷或品管等。

我想強調的是,這些職位其實同樣重要而且相輔相成。

但我的經驗中,常遇到受試者「鄙視」現場工作與排班制──改用和緩一點的說法就是,他們非常重視工時。我知道,確實有剝削勞工的企業,工時也已成為爭議性十足的重大公共議題;然而,得向受試者解釋「排班制」的概念,還是讓我相當困惑。

針對「排班制」我想在此簡單解釋,並提供另一種觀點:製造業工廠為了讓機器持續發揮全數產能,常會使用排班制,它代表員工依循有限且預先排定的時間工作、知道自己何時可以下班,而在排班時間之外若仍繼續工作,即為加班,也就可以依法獲得額外報酬。

換言之,剝削的來源應該是「不按照法規給予加班費」(或導致無給超時工作的責任制)的違法企業或雇主,而非「排班制」本身。而在產業裡要全面了解工廠和生產線的內部運作方式,至少得熟悉製造流程,因此,未經了解直接反對排班,其實相當不符直覺,也會讓面試者擔心,應徵者是不是真的有心學習、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。

反過來說,如果我真的碰到願意花時間在現場工作和學習的應徵者,當然會非常樂意提供更好的薪資。

最近,我在為我們的石膏板工廠面試儲備幹部之時,碰到了一位教育程度極佳、履歷也十分亮眼的應徵者。他告訴我們,他離開科技產業,就是因為他覺得工時太過折磨人。我十分欣賞他的誠實,但他接著就告訴我們他「不想排班」,我們的資深管理者則不可置信地回應道:「但我們數十年來都是這樣工作的。」

我可以理解我的同事為何會如此震驚,但我也知道,我這個世代的人,非常害怕遭受有如卓別林《摩登時代》那樣的資本家剝削。

面試的重點應該是建立共識,而非認同之爭。資方和勞方未必需要喜歡對方,然而,雙方仍必須相互合作,才能推動經濟。面試求職亦然:如果雙方都覺得對方非常適合自己,那就值得花時間共處。

出身於那個準備充足、幾近過度排練的環境,我覺得台灣的面試常有點未經琢磨之感,但也比較實在。然而,我還是會建議應徵者,好好思考如何呈現自己、展現自身長處。

面試應該是件互蒙其利之事,讓面試者知道為何該投入資源訓練受試者,讓受試者知道為何這間公司值得花費時間和心力,並有所貢獻──畢竟到頭來,我不必找出救世主或是偉大的執行長,我只要找到能夠把工作做好的人就夠了。

犀利士免費試用壯陽藥散賣 犀利士 樂威壯 必利吉 萬艾可雙效 效果好不好,壯陽藥哪一種最有效,這幾種一次試了就了解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sg04136 的頭像
    msg04136

    人際關係的重要、影響與態度

    msg041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